走進新一年,5G迎來新發展。
1月9日,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在京發布中國首批14項5G核心標準,其中涵蓋核心網、無線接入網、承載網、天線、終端、安全、電磁兼容等領域。首批5G標準的發布,標志著我國5G產業發展開啟了新的征程。這些標準,幾乎都與車聯網息息相關。
“車聯網需要5G,只有5G才能支持車聯網的要求。”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向記者表示,5G標準化是引導車聯網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引擎,標準化對做好車聯網產業布局有重要意義。
5G服務車聯網
近來,從北京發放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牌照,到武漢開始自動駕駛載人路測,再到重慶建成西南最大智能網聯測試場,這些測試道路和場地沿線,5G車聯網通信設備都是其中的標配。
車聯網是自動駕駛的基本保障,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對車聯網通信時延有著不同的要求。以L5級別為目標的自動駕駛,對時延有著更高的要求,遠程駕駛、自動泊車、高精度自動編隊等場景要求端到端的時延不超過5毫秒,可靠性要求99.999%。“5G的通信信號、高可靠、低延時、廣覆蓋、大鏈接等特性,正是車聯網所需,與原有的無線技術相比,5G更適合車聯網的應用。”鄔賀銓表示,標準是技術積累的結果,也是市場需求的前奏。
5G的突出特點是“快”,那么用于車聯網還是公眾通信,其中有何不同呢?首先,車聯網的通訊地域范圍較小,僅限于車到相鄰的路邊基站或前后一定范圍內的車輛;其次,城市車聯網80%是位于室外的行駛狀態,對移動性管理要求更高;車聯網在行駛中是始終在線的;城市車聯網在V2V的場景下是點到多點和多點到點的方式;車聯網中每一輛車所發送的信息是不受車主控制的。
技術的日新月異,產業的飛速發展,相關的技術與設備都需要有統一的規范,這就是標準。車聯網發展越快,對5G標準的呼喚就越迫切。
5G標準是什么
可用于車聯網的5G標準是什么?5G標準由一個復雜的體系組成,包括了多種技術協議、多個細分技術領域。其中,國家標準化組織、網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等參與者都貢獻了一定的標準。比如在國際標準中的5G新空口協議上,內含有全球累計聲明標準專利總數高達5124項,其中,華為以1481項專利排名第一,愛立信以1134項專利排名第二,三星以1038項專利排名第三,體現了華為在這方面的優勢。
而高通則在5G基帶和控制領域方面的技術及專利優勢比較明顯,總體而言,在整體5G專利擁有數量方面,高通占據15%的專利,三星擁有13%,諾基亞也坐擁11%,愛立信擁有8%,而以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國產廠商,合計獲得了全球5G基礎專利數量超過20%。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高通在5G專利的數量上并不是占據絕對優勢的地位,但在專利的質量上,高通還是處于霸主的地位。通常意義上,5G的專利分為標準必要專利和非必要專利,高通手握的15%的專利很多都是標準必要專利,而華為等中國廠商20%的專利很多都是非必要專利。
兩者的最主要區別在于,必要專利是無法繞過的,要實現車聯網組網必須要用到,而非必要專利是可以繞過的,沒有它也可以實現車聯網組網。
標準不僅意味著技術的統一和規范,更意味著市場競爭的主導權。
標準化提升競爭力
5G中國標準的發布,將為國內車聯網產業發展提速。
當前車聯網的通信模式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是V2V(汽車與汽車之間的通信)、V2P(汽車與行人之間通信)、V2I(汽車與路邊、云、紅綠燈、停車場的通信)、控制信號燈的轉換和V2N(汽車到網絡的通信)等,解決這些模式中的通信問題,5G的參與是最優方案。
要把5G應用到車聯網上,要容納龐大的數據計算量,要實現實時、低延時的要求;同時5G車聯網需要高帶寬、高可靠,要求做到精準、細致,但要做到這些還是有難度的。
雖然5G能夠支持車聯網大量的傳感器聯網,但也面臨相互交流的挑戰,鄔賀銓表示,在支持車聯網大量的傳感器之間,需要共同語言來相互識別、交流,標準化將擔起這樣的責任,有利于實現相互之間的溝通,這特別像人們不管來自天南地北,都能依靠普通話來實現輕松交流一樣。
目前,許多國家將發展5G標準作為戰略部署的優先領域,從研發投入、網絡部署、技術標準、終端設備等方面全方位加速布局5G發展,力爭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
“5G是全球科技和車聯網等產業競爭的戰略高地,我國緊跟世界步伐,政策引導、標準先行、產業圖強,5G商用開局取得可喜成績。”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奚國華對此給予了積極肯定。
廣東科沃園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專注于科技創新與高端知識產權咨詢服務,專業的專利申請加急、專利布局、專利獎、專利風險代理公司。如果您對我們的國家專利優秀獎感興趣,請撥打科沃園全國免費服務熱線:400-008-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