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第二十二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圓滿落下帷幕。據不完全統計,本屆科博會期間共有技術交易、產業合作簽約、交易項目88個,總金額286.01億元人民幣。簽約項目集中在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藥健康等高精尖產業,且多個項目鏈接大型企業與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高度體現了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一體化。
高精尖產業匯聚
本屆科博會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充分體現了科技之重。主展場匯聚了一批高科技制造龍頭企業,人工智能應用生態、5G應用場景和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等新興科技悉數登場,諸多原創的前瞻性、先導性和顛覆性的前沿技術集中亮相,一批國家重大科技突破成果、軍民融合項目和智能制造產品,集中展示了我國科技變革的新動態,奏響了科技發展的主旋律。嫦娥四號探測器、“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和深水工作船等大國重器成為亮眼“C”位,挺起了中國創造的脊梁。6000噸海警船、海洋石油982、深水工作船、挪威智能漁場和全球首艘智能超大型油輪等科技成果引人矚目。“人工智能”貫穿各會場和展區,從電子產品、汽車、醫療產品到服務解決方案,從臺前的展品到后臺的政府服務,盡顯科技創新風采。從“中國芯”到“中國云”,集中展示了移動通訊芯片、物聯網芯片、閃存芯片、安全芯片、無線連接芯片等70余枚重點芯片。
技術對接平臺搭建
從本屆科博會看,中國打造區域協同創新平臺,共建創新創業載體,擴大科技開放合作,推動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國際技術轉移取得明顯成果,已經初步形成區域經濟合作發展新格局。科博會上,從平臺推介到產業對接,從成果展示到品牌推介,聚焦京津冀產業的推介活動目不暇接。其中,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對接推介會以“創新共融?協同發展”為主題,推介了一批京津冀產業轉移承接重點平臺,并對北京城市副中心、協同創新平臺、現代制造業平臺、服務業平臺何市場化樞紐型中介組織五大類型,共24家園區和單位進行了展示。各地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積極參與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提高全球配置創新資源的能力。科博會已經成為參會省市區政府推介科技產業政策、經濟發展環境、招商引資和科技合作項目簽約的重要平臺。
數字化產業涌現
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蓬勃興起,使信息技術廣泛滲透經濟社會各領域,產業鏈正加速向跨界融合、融通發展、共享共贏的生態圈演進。在科技冬奧展區,各種“黑科技”閃亮登場,讓人眼前一亮。從科學辦賽、智慧觀賽,到安全維護、運動員保障,科技創新已滲透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每個細節。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產生“1+1>2”的疊加效應,本屆科博會集中展示首都文化企業科技創新成果、高新技術和各類文化融合產品,推動文化科技融合成果市場化、產業化。金融科技展區,中國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向公眾展示了多項惠民利民的金融科技成果。智慧教育同樣是熱點話題。科博會全方位展示了教學設備、教育信息化、功能教室設備和教學資源等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產品。
據統計,本屆科博會期間,共有2個國際組織、33個國家和地區的57個代表團組參加各項活動;全國21個省區市代表團參展參會;主展場共接待各界觀眾約6.5萬人次;主題報告會和11場論壇受到廣泛關注,引起強烈反響,247位國內外知名人士登臺演講,6800多位業界專業人士到會交流;14場項目推介交易活動,吸引國內外3100多位客商到會交易。
引八方賓朋關注,燃創新創業之火,促科技成果轉化。與往屆相比,本屆科博會的簽約項目呈現四個特點:一是高精尖產業持續發力,絕大部分項目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藥健康等十大高精尖產業,占簽約、交易總額的91%;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績顯著,共簽署京津冀協同發展項目52個,金額149.12億元,占比逾半;三是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多個項目鏈接大型企業與科研院所、科技人才,體現了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四是科技跨界融合方興未艾,多個項目是科技與金融、科技與農業、科技與文化、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成果。
據悉,第二十三屆科博會將于2020年9月17日至20日舉辦。(許月)
本文標簽: 【科沃園知識產權】專利申請 專利加急 專利獎 專利獎申報 國家知識產權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