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七屆創新中國與知識產權保護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圍繞外觀設計制度的完善、人工智能與專利權保護、侵犯知識產權的懲罰性賠償、技術成果轉化四個專題展開討論。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郭禾主持開幕式,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周翔和WIPO中國辦事處高級顧問吳凱出席論壇并分別致辭。來自政府機關、法院、高校以及律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分別發表主題演講。
據介紹,本屆論壇由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論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共同舉辦,共吸引知識產權業界120余名代表報名參會。
國際熱點:外觀設計制度的完善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謝甄珂主持“外觀設計制度的完善”專題。
會上,來自政府機關和法院的專家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分別從行政執法和司法審判角度,以實際案例對我國外觀設計專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進行了探討。
近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國,是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外觀設計制度的完善進一步保障外觀設計權利人利益。
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代名詞
“這個題目目前也是專利領域乃至社會上很熱點的問題,一些國際性的展覽會上也有相關論壇專門討論人工智能(AI)和知識產權問題?!敝袊鐣茖W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李順德在主持“人工智能與專利權保護”專題時表示。本專題以人工智能的概念切入,與會專家學者就人工智能專利權權利歸屬、行政管理、司法保護和權利權屬糾紛案發表獨到見解。
人工智能是科技前沿的代名詞,也是知識產權保護的代名詞。中國是人工智能領域專利申請和授權量非常多的國家,人工智能專利保護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保護力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
“侵犯知識產權的懲罰性賠償”作為本屆論壇的第三項專題內容,由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郭禾主持。
參與本專題討論的8位專家均來自法院和律所,圍繞這一專題,專家們多以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和懲罰性賠償數額的確定進行討論,立足實際工作中的審判問題,踴躍發言,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和務實建議。
連續兩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及知識產權保護時,都提到了“懲罰性賠償”話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懲罰性賠償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手段。目前,“懲罰性賠償”作為知識產權領域的又一熱點問題,通過本專題討論,對健全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提供了建設性意見。
助推發展:技術成果轉化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處處長張飛虎主持“技術成果轉化”專題。
技術成果轉化是知識產權助推中國經濟發展的直接推手,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是技術端的源頭,與會專家就我國目前技術成果轉化現狀進行說明,來自高校的專家結合本單位工作中遇到的疑惑發表個人看法,針對技術轉化機制、轉化模式、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內容建言獻策。
最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法學院教授張廣良做總結發言。
本屆論壇主題是保護知識產權、助力經濟發展,知識產權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核心競爭力。據悉,創新中國與知識產權保護論壇已連續舉辦7年,每年邀請知識產權領域權威專家就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對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發展提供了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