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布局的參與主體
在專利布局的方案的制定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四個內部主體:專利管理部門、公司管理層、市場部門和研發部門。
a) 公司管理層主要負責明確企業目前和未來的發展規劃,圍繞企業自身的商業發展規劃確定專利布局的總體方向和目標。
b) 專利管理部門在整個專利戰略布局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主導和推動作用。它需要與多個部門進行交流和溝通,以全方面了解企業專利布局的方向、目標、需求和重點。
c) 市場部門主要負責明確本企業產品或服務所涉及的市場詳細狀況、主要競爭對手的市場狀況和市場規劃信息,以便于專利管理部門根據市場的競爭環境和其發展方向確定各個產品和市場地域上的專利布局需求和防御對象。
d) 研發部門明確企業自身產品的技術特點、技術優勢、研發實力,以及該領域整體的技術狀況和演進趨勢,以便于專利管理部門從所掌握的技術資源和技術發展角度確定專利布局的結構重點。
專利布局的基本環節
專利布局的基本環節包括市場調查、技術調查、產業調查、專利調查、策略選擇、布局規劃、布局實施、布局優化等工作。
市場調查:通過收集各類市場信息,了解市場對產品功能的需求、對新技木布局規劃、布局實施、布局優化等工作新功能引人的適應度,了解各地域的市場競爭特點,了解各競爭對手的市場規劃情況、產品布局和技術優勢。
技術調查:通過收集各類技術情報,了解技術的演進趨勢、競爭性技術的發展情況、技術的潛在應用場景。
產業調查:通過收集各類產業報告、產業政策,了解產業的整合、轉移態勢,產業成長速度和可能規模,產業鏈的分工、協作及利潤分配情況。
專利調查:通過專利檢索和分析排查,了解整個行業的專利數量規模和分布狀況、近年的申請變化趨勢和申請密集領域,主要競爭對手的專利布局狀況、近年的申請動態,以此了解專利競爭環境,確定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專利競爭位置,為企業進一步明確其專利布局的數量規模、結構分布、每年的申請量指標提供參考。
策略選擇:基于上述調查的信息,結合企業自身的技術和產品規劃,以及自身的資源和能力,確定自身專利布局策略,以及專利布局所預計達到的目標。
布局規劃:基于市場調查、專利調查,配合企業總體的專利戰略和發展目標,對專利布局的結構、數量、功效目標、地域和完成時間表作出規劃。
布局實施:根據專利布局規劃內容,將專利布局的任務按照涉及的技術部門和實現時段進行分解,確定階段性考核指標。在具體操作方面,圍繞具體項目和產品根據競爭動態,制定更為細致的專利布局策略。充分運用延遲公開制度、分案制度PCT制度、PPH規定等法規和政策靈活性地開展布局。
布局優化:隨著一些產品更新換代的停滯、仿制者和跟隨者的大量進入、利潤的降低,對組合中的部分專利可以進行轉讓、許可,并不斷補充延續性專利和替代專利,擴大互補性專利、競爭性專利、支撐性專利的數量;對于持續優化改進的技術,應重點針對其改進和優化方向,布局相應的專利;對于不斷擴展應用領域的技術,則需要圍繞其擴展的應用對象,補充該技術在新領域中應用時產生的各類解決方案和相關支撐技術的專利;隨著與聯盟伙伴或競爭對手之間關系的變化,以及市場地域的調整,修正專利布局的針對目標。
專利布局的實施步驟一般而言,專利布局可以基于下面幾個步驟開展:
確定所有的布局點位:可以基于企業自身的產品結構和相關的技術來源,制作產品-技術結構表。基于該產品-技術結構表,可以初步確定企業可能進行專利布局的所有技術點位。
制定布局的技術、產品、地域和時間結構的初步規劃:基于產業調查、技術調查和市場調查,綜合整個產業發展環境、技術發展環境和市場競爭環境,對目前及未來的產品、技術和專利競爭局面做出判斷。基于對這些信息的綜合判斷,從保護核心產品和關鍵技術、應對市場競爭需求、儲備潛在應用場景等方面確定出需要重點開展專利布局的產品和技術點,并對布局的地域和時間做出初步的規劃。
修正專利布局規劃內容、制定數量指標:基于專利調查的結果,從總體規模適當、技術結構合理、競爭體量相當等方面審視之前的初步規劃并做出必要的調整,尤其是調整布局規劃中的技術和產品結構,并提出一定的數量指標。
確定專利布局策略和保護方式:重新審視各類調查結果,從保護和競爭的需求出發,對于關鍵技術點和關鍵競爭對手,選擇適宜的專利布局策略模式,做出更為具體的子規劃。基于自身的商業運行模式、技術保密程度,對于不同的保護內容,在專利和商業秘密之間做出合理選擇。并基于不同的保護主題和時間需求,選擇不同的專利類型。
實施、調整和優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緊跟研發進展情況,不斷通過專利挖掘提供高質量的專利底書,并通過合理設計和選擇權利結構獲得高質量的專利。同時,根據競爭環境的變化、技術的更迭、產業政策的調整以及短期商業目標的需求,不斷調整專利布局規劃的方向、具體結構和數量。
本文標簽: 【科沃園知識產權】專利申請 專利加急 專利獎 專利獎申報 國家知識產權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