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11月底,通過第三方認證方式,廣州市通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GB/T 29490-2013)國家標準認證(簡稱知識產權貫標)的企業達到3,037家,貫標企業數量繼續在全國城市中排名首位。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643家,占比54.1%。數據表明,大批企業已經享受到了貫標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一、什么是知識產權貫標?貫標為企業帶來什么?
相信這是每個企業在貫標之前必問的兩個重要問題。在知識產權發展道路上,我們始終堅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實施知識產權貫標的“初心”:《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是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起草,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13年發布實施的,該規范以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為標準化對象,采用P-D-C-A過程方法控制,旨在指導企業建立科學、系統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培育創新文化,有效提高企業靈活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和水平,全面保護并系統管理知識產權,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改善企業的市場競爭地位,支撐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繼《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之后,《科研組織知識產權管理規范》(GB/T33250-2016)、《高等學校知識產權管理規范》(GB/T33251-2016)也于2017年開始實施。
貫標能為企業帶來哪些主要的好處呢?
(一) 加強知識產權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
案例一:廣藥集團廣州白云山制藥總廠是全國首批、華南地區首家通過貫標認證的企業,通過貫標認證和體系持續更新,知識產權意識和規范流程已經融入企業的經營血脈,保障了企業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知識產權的充分保護和運用實現了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企業的一種抗生素從核心技術到工藝設計,開發出26個專利,其系列產品年銷售額超過4億元。企業在貫標總結中寫道:“通過深入實施貫標工作,有助于擴大企業品牌影響力,增強員工創新及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控制知識產權風險,增強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運用能力,為總廠實現‘打造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具有強大創新力和競爭力的一流醫藥名牌企業’的企業愿景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 促進知識產權運用,提高企業產出效益。
案例二:貫標前后,廣州市白云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的專利實施率從不足30%提升至60%,專利產品銷售額占比從50%提升至80%;
案例三: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已經通過貫標認證,近3年創造專利超過100件,僅通過實施9項核心專利技術,在2014至2016年期間實現營收290億元。
(三) 促進知識產權創造,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案例四:作為國內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唯品會從2008年成立之初開始,就一直致力于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逐步形成了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流程體系和完善的知識產權獲權流程。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張,唯品會2015年啟動知識產權貫標工作,近3年創造專利超過百件,其中絕大部分為發明專利,為過億會員的消費購物保駕護航;
案例五:廣州市永合祥自動化設備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啟動貫標工作,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逐步規范化,專利的挖掘和布局能力大幅提升,專利申請數量同比增長160%,PCT專利申請數量實現“滅零”,達到43件。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2014-2015年通過初次貫標認證的企業,在認證證書有效期到期時,均已全部主動申請完成了第三方認證機構再認證工作,由此可見貫標企業對這項工作的肯定和認同。
二、政府對貫標的資助政策及變化
貫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貫標企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第三方認證機構的多方合作,需要企業付出大量時間、人力和財力成本。在規范頒布實施初期,很多企業的貫標意愿并不強烈,參與貫標的企業屈指可數。2014年,我市首批通過貫標認證的企業僅3家,2015年僅4家。為提高企業的積極性,從2015年開始,我市及各區陸續出臺貫標資助政策,調動企業積極貫標,2016年之后我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知識產權管理,爭相加入到貫標隊伍中來,貫標輔導機構也日漸增多,政府貫標資助政策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隨著貫標企業數量的快速增長,我市也逐步提高了申領貫標資助的門檻,逐步嚴格了申領條件,增加了專利創造指標,也逐步降低了資助標準,資助資金從10萬元降低到5萬元。可喜的是,我市貫標企業數量增長態勢卻沒有減弱,依然逐月快速增長,現在增速已經基本趨于穩定,說明我市絕大部分企業貫標并非為了拿政府資助,而是出于貫標的初心,他們更看重貫標工作為企業所帶來的創新驅動力和企業效益、商譽的增值。
三、單純以獲得政府資助為主要目標的貫標行為不可取
政府的貫標資助政策是否會持續?這個問題一直是企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最容易讓一些還沒貫標的小微企業“糾結”的問題(主要出于成本考慮)。可以明確的是:單純以獲得政府資助為主要目標的貫標行為不可取。政府的貫標資助屬于“引導性資助”和“事后資助”,資助條件和資助標準會根據工作形勢發展情況進行調整,直至最終因貫標工作已全面推開而停止資助。當然現階段仍處在推廣過程中 ,貫標資助政策仍屬必要。
2018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對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審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方認證機構的審查門檻和審查質量也不斷提高,在新增提交貫標申請認證的企業中,出現了過去以中小企業為主變為現在大型集團化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增多的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大型高新技術企業加入貫標行列。下來,我市貫標資助政策必將適應貫標工作新情況、新形勢,側重激勵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等創新主體實施貫標。同時,也將進一步鼓勵支持通過初次認證審核的貫標企業開展年度監督審核、再認證審核等持續性的貫標工作,讓真正有貫標需求的企業駛入創新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