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核心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受制于人,我國相關產業在發展中吃過不少虧。為破解相關難題,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重點領域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報告,圍繞產業技術現狀、產業如何應對知識產權風險等問題進行分析評議,并就企業如何提升創新能力和規避風險等問題提出建議,為相關企業提供借鑒。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華智數創(北京)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布了2018年重點領域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分為《移動支付產業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報告》《半導體存儲器產業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報告》《超高清顯示產業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報告》三部分。
“重點領域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報告發布工作旨在廣泛利用國家知識產權局在信息、人員和服務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加強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成果在產業經濟科技活動中的推廣,推動成果有效落地。”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協調司司長張志成說。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協調司行業戰略處處長孟海燕認為,通過成果發布,一方面統籌優質知識產權分析評議項目成果,聚焦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帶動一批優質知識產權評議服務機構投身公共服務,提升知識產權服務水平。
移動支付:專利護航 開辟海外市場
無論是打車上班還是坐地鐵回家,無論是網上購物還是飯店買單,只要拿著手機掃一掃就能輕松完成付款——如今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據預測,到2020年,全球移動支付總額預計將增加至目前的10倍。
如今,常見的移動支付方式有二維碼掃碼、手機閃付和銀行卡快捷支付。“我國八成消費者選擇掃描二維碼進行移動支付,常用的二維碼是QR碼。”華智數創專利分析師李凌表示,二維碼技術也是國內各大企業開展專利布局的重點。
據悉,日本電裝波動株式會社擁有QR碼技術的核心專利,該公司還將二維碼技術與人臉識別、全息識別、指紋識別、印章識別、簽字識別結合起來進行專利布局。這就意味著,后來的企業不僅在二維碼支付方面受其掣肘,而且在電子簽名、物聯網等多個領域都會面臨相關專利的限制。
“對此,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在提高二維碼識別效率與識別準確率等方面下功夫。”李凌介紹說,阿里巴巴將專利集中在二維碼安全展示、安全傳輸等領域,而騰訊則在編碼譯碼、識別設備和VR等領域重點開展專利布局。
報告指出,由于我國移動支付產業市場規模巨大,許多像索尼、高通、諾基亞、三星的國外企業紛紛來中國開展專利布局,競爭十分激烈。數據顯示,美國、中國、歐洲成為相關專利布局的熱點區域,而印度、俄羅斯、巴西以及東南亞國家相關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相對較少。
“進入專利布局比較密集的區域,如美、日、歐,要防范風險,但是新興市場比如像巴西、印度、俄羅斯的專利布局尚不密集,我們進入相關市場,應該盡快提出一些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專利申請,或者收購一些本地企業進行合作。”李凌建議說。
半導體存儲器:專利布局 破解訴訟風險
“發展傳統存儲器是要快速融入市場,是中國產業替代國外產品積累經驗的探索之路;發展新型存儲器是要逐步自主可控,是中國未來具備技術獨立和產業獨立的必經之路。”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電學部元器件室主任王海濤指出,中國存儲器產業發展要同時跨過“融入市場”與“自主可控”兩道門檻。
據了解,半導體存儲器年產值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DRAM和NAND FLASH年產值占整體存儲產業市場份額的90%以上。全球市場規模超過700億美元的DRAM市場被韓國、美國的企業壟斷,NAND FLASH的市場也被韓國三星、美國美光、日本東芝等大企業所占據。
“可見,全球傳統DRAM存儲器技術已經趨于成熟,專利布局也基本完成。”王海濤表示,相比之下,我國DRAM產業雖然在人才、政策、資金等方面初步具備條件,但企業自身的專利儲備比較薄弱,可能存在較高的專利訴訟風險。
破解傳統存儲器專利風險,引進合作是關鍵。半導體專利訴訟主要集中在制造技術和控制技術。對此,王海濤建議國內企業在合理控制授權許可費的前提下,尋求專利許可,收購已退出市場的DRAM廠商或小型存儲器廠掌握的半導體制造技術核心專利和DDR核心專利。同時也要積極參與未來關鍵技術DRAM高帶寬產品封裝架構標準制定,增加與巨頭企業的談判籌碼。
傳統存儲器發展主要考慮專利風險的防范與化解,而新型存儲器行業的興起則需重點關注專利戰略謀劃與布局。
目前,全球存儲巨頭都在加大新型存儲器的研發投入,并紛紛聯手創新型科技機構,積極布局專利。“我國雖已初步形成半導體廠家聯合創新型機構的新型存儲器研發模式,但專利產出較少,專利質量有待提升。”王海濤認為,在新型存儲器領域,我國應該采取“攻守兼備”的專利策略。通過加強地方專利申請扶持政策的方向性引導、建設知識產權布局設計中心、強化專利質量監控和反饋等多種方式,重點培育新型存儲核心技術的高價值專利,夯實戰略儲備。
超高清顯示:專利先行 打造核心技術
從CRT電視到等離子彩電,從LCD液晶電視到OLED有機電視,顯像技術的快速發展不斷提升著人們的觀看體驗。“超高清顯示憑借其高分辨率、高幀率和寬色域的技術優勢,可以讓用戶感受更連貫的動態圖像,享受更為豐富的色彩表現。”華智數創公司總監宗磊表示。
超高清產業自2009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以來,以索尼、LG、三星、松下為代表的國外龍頭企業在該行業各個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名列前茅,其中索尼的專利申請量具有絕對優勢,占全球申請總量的12%。
“聚焦到各個細分技術上,近5年來,視頻制作、編碼,多路復用傳輸以及圖像引擎等相關技術的專利申請量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宗磊分析說,內容制作已然成為產業發展的熱門方向,究其原因,在4K終端大量普及的今天,能否有和終端顯示能力相匹配的內容,是制約超高清產業發展的核心因素。
報告認為,目前我國超高清顯示產業具有一定的研發基礎,相關技術的專利申請也比較活躍。同時,區域產業集群優勢明顯,產學研合作初見成效,自主標準體系逐步建立起來。
“但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在該行業的技術產出和布局較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在宗磊看來,核心專利缺位、龍頭企業匱乏、海外市場競爭力不足都制約著我國超高清產業的發展。
針對上述問題,宗磊提出了相關應對策略:首先,在技術上要取長補短,打造自主核心技術。比如在鞏固視頻編碼、視頻制作、圖像處理引擎等方面的優勢基礎上,通過技術引進彌補終端接口、音頻制作、立體音頻采集方面的不足。
其次,形成風險聯合應對機制。鼓勵國內相關企業形成產業聯盟,通過集體談判,降低企業成本和防范風險。此外,相關企業要把握關鍵技術發展方向提早布局,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不斷提升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