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后,公司可以依靠港澳知識產權在廣州申請知識產權擔保融資,這真是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近日,《廣州市黃埔區
廣州開發區推進粵港澳知識產權互認互通辦法(試行)》(下稱《辦法》)印發后,京信通信集團(下稱京信通信)副總裁兼審計法務中心總經理李學鋒發出如此感慨。
公司總部位于我國香港地區的京信通信是一家通信企業,其在粵港澳三地均有相關業務,并開展了知識產權布局。截至目前,京信通信在全球范圍內擁有2300余件專利,其中包括20余件港澳專利。《辦法》實施后,京信通信這類企業將成為利好政策的受益者。
“依靠港澳知識產權在廣州申請擔保融資,大大降低了公司融資成本;同時,《辦法》規定的粵港澳三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協作的政策方便企業快速維權,從而促進公司在粵港澳地區的業務發展。
” 李學鋒向記者表示。
據了解,《辦法》由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印發,旨在解決廣州開發區與我國香港、澳門地區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協同創新、互認合作、運營轉化等方面的問題。《辦法》共有10條,主要從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落戶、從業鼓勵、仲裁調解、維權合作、質押融資、人才交流、知識產權運營等方面,對粵港澳三地知識產權從業者給予政策扶持。
今年初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依托粵港、粵澳及泛珠三角區域知識產權合作機制,全面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在知識產權保護、專業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加強在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和貿易方面的合作等。在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童建平看來,《辦法》正是全面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具體體現,其建立了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合作新機制,探索在知識產權互通互認上先行一步,以互通促互認,實現三地知識產權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世界級知識產權高地。
“
《辦法》的最大亮點就是突破了地域性限制。”童建平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舉例說,為鼓勵我國香港、澳門地區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到廣州執業,《辦法》規定,我國香港、澳門籍居民在廣州開發區設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運作滿一年,且為區內企業或個人提供知識產權代理、維權、預警分析、交易轉化等相關服務達20筆以上的,一次性給予20萬元獎勵,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的,一次性給予50萬元獎勵。
讓我國港澳企業融資更便捷的是《辦法》規定的融資租賃相關政策。比如,企業以其依法擁有的港澳知識產權,通過向指定的國有擔保公司申請提供保證擔保的方式,可以申請從銀行業金融機構取得信貸資金;企業以其依法擁有或其在職香港、澳門籍居民依法擁有的港澳知識產權作為標的從融資租賃公司取得融資的,按當年實際交易額的3%給予補貼,最高補貼100萬元。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加強合作是《辦法》的另一大特色。童建平介紹,廣州開發區企業在我國香港、澳門地區進行仲裁的知識產權案件,或在廣州知識產權仲裁院進行仲裁的涉港澳知識產權案件,按照仲裁費用50%給予補貼;同時,鼓勵我國港澳籍居民擔任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廣州知識產權仲裁院、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法院的陪審員、仲裁員、調解員,對符合要求的人員給予獎勵。
一直在廣東珠海和我國澳門地區同時開展知識產權業務的文詩是澳門向榮知識產權事務所總監,她向記者介紹:
“此前,由于粵港澳三地的知識產權制度不同,知識產權無法互認互通《辦法》實施后,有利于發揮三地知識產權制度各自的優勢,比如,充分發揮我國香港、澳門地區在知識產權仲裁、調解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發揮廣東省在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等,這對于促進粵港澳三地知識產權從業者更好地開展業務交流大有幫助。
”
風從海上來,弄潮正當時。粵港澳知識產權合作,灣區人已經先行一步。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更進一步的知識產權互認互通,值得期待。
本文標簽: 【科沃園知識產權】專利申請 專利加急 專利獎 專利獎申報 國家知識產權優勢